[红楼]大丫鬟奋斗日常_分节阅读_216

心下品度一回,这耳朵,只有在这埋藏无数秘密的重重宫闱之中,才最有用处。只今日一日,她听见的秘事言语就不计其数,怪道外公这些年屹立不倒,在深宫中如鱼得水呢。可见顺风耳实在是宫斗的利器。

胡思乱想一下,又思索“平嫔”,这“平”字:惠内无德曰平,分不求多曰平。从封号看,就知当今的态度,若是平嫔安分守己,尽心尽力教养抚育福佑公主,只怕她会是这深宫中无宠无争,安养到老的嫔妃也说不准。

朱绣心内叹道:贾贵妃汲汲营营一生,这后福却叫贴身的丫鬟享了。世间的事,真是神仙难断。

稍走了些神,耳里就听前面石青行蟒缎朝裙的命妇道:“若说有福不会享,这位贾娘娘可是第一任,这谥号都没有,哪里有半点贵妃的体面?”

旁边年岁大些的命妇就道:“她原本封为贤德贵妃,本朝除了列后是四字谥号,这贵妃不都是两字谥号。只怕是因她封号的缘故,这封号就是谥号了。”

有的忙说:“可不敢这样说,这谥号没有旨意是能乱说的。只是我也不懂,前朝的嫔妃,够不着得谥号的,牌位上写的是封号,可这位贾贵妃偏生头一份二字封号,可得难怀礼部的官儿们了。”

忽有个一品服侍的命妇,她先时被围在当间儿,一直未说话,此时才道:“不然。宫里去给贾家下谕的时候,称呼的是贾娘娘。这还罢了,先前皇后召见,说话间说的亦是贾贵妃。你瞧今日,可有宫人或是官员提起‘贤德’二字?都是贾贵妃……”

众人连同朱绣都吸一口凉气。这意思,贤德贵妃生前顶着这拗口的称号,死后却给撸了,跟谁说理去。

有人小心翼翼打探:“这是陛下对贾家不满了?”若不然,就是贾贵妃死前糊涂,看在她已亡故和公主的份上,也不至于如此冷待后事。

这话牵扯到前朝国事,列位夫人太太都是有些丘壑在胸中的,一时都沉默不语,叫朱绣听小话打发这冗长宫道的小算盘也不能实现了。

荣国府中,凤姐坐在铺着半旧褥子的榻上,一阵心惊肉跳,拉着平儿问:“咱们来的时候,是不是都嘱咐齐全了?”

平儿笑道:“说了千百遍,保证他们一个字都不会忘了。只是奶奶,你怎的不叫二爷给你请朝廷封赠敕命?”这时候不请,以后就没机会了。敕命品级虽低些,可也能全了奶奶这些年的心愿。

凤姐摆手道:“弄那些虚的作甚,若真叫请了,这会子我还在那边哭那败家的根本呢。有这口热气,我留着暖自己不好,反去哭她去。”

又问平儿:“二爷安排的人不知妥当不妥当。必得咱们这边一有事,就立刻告诉庄上知道才成!”

平儿安慰道:“二爷安排的不是往日那些酒肉朋友,都是忠心过命的。姐儿和哥儿是二爷的亲骨肉,二爷哪能不小心,奶奶信一回。”

想了想,平儿还是问道:“为何把姐儿送去大姑奶奶那里,哥儿却要送到湛家去?姐儿大些了,能顾着弟弟,若姊弟在一处,岂不更好?”

凤姐苦笑道:“大姐儿自己都顾不了自个儿,只她听话柔顺,送去大姑奶奶家里,大姑奶奶留着侄女还像样子。可哥儿这样小,还在吃奶,大姑奶奶自己都未生养,如何照顾个奶娃儿。朱绣心正,她儿子比哥儿大两个月,家里奶母尽有的,送去湛家,她看着哥儿可怜,必然不会拒绝。朱嬷嬷和她都是会养人的,林妹妹先时多弱,自打她们母女去了,渐渐康健了。我私心里想着,哥儿托付她家,才是好的。”

第103章黄夫人

贾贵妃的金棺在田村殡宫并未停灵多久,未足月,便要大出殡往陵园地宫入葬。三品以下的臣工及外命妇奉命送灵。

幸而天气已暖,朱绣等女眷,在灵驾起行后,先要瞻望,待灵驾走远之后,再随后而行。纵然丧仪规格不甚高,也是熬人的很。

朱绣身强力壮,还不如何。同行的有上了年纪的,也有体态肥腴的,好几位太太夫人挤在一处车架里,怎能好受的了。

不一时,就有一位太太低声抱怨:“这路怎么回事?”

“就是,按制,这路该用黄土新铺垫了。恭送贾贵妃的人又不多,只修一条便罢了,还这样潦草敷衍,真不像话!”

也有人劝:“钦天监择选的吉日就在后日,这陵园可不近,咱们只需颠簸两日,已是体恤了。”

众位女眷还要在途中歇一晚,而贾贵妃的金棺则要在日暮时分停棺在搭设的芦殿中,次日日出,行奠礼后,再启行往陵园。

朱绣没有长辈领着,况且女眷们都是按诰命品级行走的,她才多大,混在一帮子四五品的中年诰命中,显眼的很。她更是少言谨慎,轻易不肯出声。相邻两车的女眷在一桌上坐下,各个都面有菜色,唯独朱绣,看着还精神,有位上了年纪经不住久坐的太太下车时绊了一脚,她眼疾手快的就扶住了。

这位夫人姓黄,是太仆寺少卿的夫人,约四十往上的年纪,生的慈眉善目。方才朱绣听人说话,这位夫人言语平和,车架中属她年岁最大,却没有抱怨之语。

“好孩子,谢谢你。”黄夫人低声笑道。

朱绣抿着嘴点点头,挨着黄夫人入席。总理丧事的大臣安排的还算妥当,给女眷们用饭歇息的地方倒也清静,用座屏花草把一席一席的都隔了开来,众位诰命不管熟不熟悉,不过默默用饭。

寂然饭毕,茶果摆上来,才有人低声交谈。

太仆寺掌车辂、厩牧之职,总国之马政,倒是与武官很有些关联。在座的都是四五品的官眷,比起文官女眷,朱绣与黄夫人却更亲近一些。

黄夫人因问她年纪,儿女等事,朱绣一一笑答。黄夫人喜欢道:“我有个小孙女,同你一般的年岁。只是家里忒娇惯了,又因给她定的女婿守了三年的祖孝,耽搁到如今,到十月才得出门去。到时必定给你下帖儿。”

人家先伸出的交好的枝条儿,朱绣自然得接着。况且这位黄夫人实在是个妙人,提起小孙女的婚事,满面都是喜悦,并不讳言孙女年纪大的事。能留女孩儿到这岁数,娇宠如昔,半点不怕人闲话,这样的人家,品性一般差不了多少。

朱绣心里想,若是家去后打听着黄家没什么不妥,却可和他家亲近走动起来。湛家到如今的四品官位上,是祖上从未有过的事情,故交好友们多与湛家是差不多的人家,现在看来,湛家交际的圈子未免狭窄了些。就如今日,同品级的能与朱绣走在一起的亲友一个都无,朱绣毕竟年轻,轻易掺和不进去这些年长的太太夫人们的圈子。

这交际的道理,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道理,要么就有长辈引着,要么就谨言慎行、少做少错。有那种高谈阔论,想要一鸣惊人的,多会无人理会,叫人看笑话罢了,最终只闹得自己颜面尽失。她一个年级尚未双十的年轻太太新进去能当她母亲、祖母的人群里,就如同一滴油掉入水中,格格不入,自然无人理会搭话。

朱绣看着,倒像她小时候才被调入大厨房当差时的情景一样,旁人似乎都当没有她这人,偏偏又暗暗留心她的言行举止。只是那时靠的是自己手艺,这会子却要靠夫家的体面了。若湛冬前程光大,日后这一面之缘的夫人太太们自然会寻机与她亲香。却不必委屈自己做小伏低的奉承融入,都是同品阶的诰命,谁比谁低一等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