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官途_分节阅读_27

林清点头示意知道了,母子两又说了一会儿话,张氏才出去了。

林清从里衣的夹缝里拿出了一百两银票放到了枕头底下,他和林二娃这次出行,两人带三百两足够了,剩下一百两还是放在家里,万一需要急用。

何况,若是张立学能相中他姐,家中没点陪嫁也说不过去。

等林清和林二娃坐上驴车后,家里人一路送到了村口,有林家村其他人知道林清他们要走,连忙回家拿了一些东西过来一起送行。

“二娃,这几个鸡蛋你们路上拿着吃,别亏了自己。”

“这里有几把自家炒的花生米,路上就当个零嘴吧。”

“这要去求学,路上费鞋,我家娃和小秀才公的脚差不多大,拿着路上穿。”

“家里菜园子里种的两只瓜,甜着呢!过一会儿日头毒,你们哥两一起吃!”

“去了那儿不用惦记家里,咱姓林的是一家的,有你们这些大伯大婶看着呢!”

…………

这些人都是从小看着林清和林二娃长大的长辈,小时候张氏他们实在忙不过来还会把他放在这些人家里让帮忙照顾。村里的年轻人出的最远的门也不过是到府城,知道林清和林二娃要去江南求学后,心中也是又担忧又盼着这两个年轻人能真的有出息。

林二娃这个一米八的大高个都被大家的热情弄得有点鼻塞塞的,挥手和众人告别后,看了一圈车厢里堆着的乱七八糟的东西,还有两人的几个大包袱,才有些为难道:“小弟,你说这些东西咋整?”

林清也是无奈地苦笑了一番:“可以带的就带上,不能带的还是让我爹带回去吧。”

林二娃的声音此刻也有些闷闷地,应了一声就和林清坐在车厢里,把东西都整了整。

等林三牛把驴车赶到了同和镇车马行门口,帮着将车厢里的包袱卸下来,叮嘱道:“再往前,路上可就你们哥两了,你们自己路上小心,互相照应着。该说的家里都已经说过了,记着就行。”

林清点头应是,然后将林三牛拉到了一边,压低声音道:“爹,我房间里的枕头下有一百两银子,备给爹娘急用的,我这里有个三百两银子足够了。可能过一段时间张家会来咱家上门提亲,你这边帮着姐把把关,张立学的品性不错,家庭简单,配姐姐很合适。”

之前家里人都忙着林清和林二娃出行的事情,林清也没来得及和林三牛说。林清知道比起张氏的重男轻女,林三牛倒是对林三妮很是喜爱,只是林三牛毕竟是男人,对家里女儿的婚事不太插手。如今林清这样一提,他自然也放在了心上。

送君千里终须一别,再多的千言万语到了要离别的时候也如鲠在喉,只能看着马车不断离去,徒劳得挥手,一直到看不见彼此。

原本林清准备先去府城,然后再和同样想去云天书院的学子结伴而行。不过现在有林二娃陪着一起走了,便重新规划了线路,两人直接先到郡城,再搭船南下,先是陆路,而后水路,再是陆路,前后历经三月有余,才能到达目的地。

“小弟,要不你给我取个正式的名字吧!我也是要去见世面的人了,老是被人叫二娃二娃的,难听。”林二娃见林清和林三牛分别后,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子,怕他年纪小想家,只能岔开点话题分散他的注意力。

林清被林二娃的话逗得有点乐,古代农村取名字绝对不讲究,譬如他的林二狗,譬如二哥的林二娃。一般都是出生后,家里大人随便取的,讲究点的会在成亲前取个大名,不讲究的就凑合着这个名字过一辈子,反正就算取了大名,村里人还是照样叫你的小名,没差别。

所以林二狗这个名字也困扰过林清一阵子,就连现在家里人还是一时间改不过来,在外人面前还好,在家里还是一口一个“二狗”的叫着。所以林清还是很理解林二娃的困扰的,认真地帮林二娃想了一番道:“不如二哥你叫林东阳吧!旭日东升,朝气蓬勃,和二哥你人一样,总是那么乐观积极。”

“林东阳?嗯,林东阳!这名字不错,以后我就叫这个了。你教教我怎么写我名字。”原本也只是随意聊聊,现在见林清果然给他取了个不错的名字,林二娃决定自己以后就叫林东阳了(后文以林东阳指代林二娃),这兴致也上来了,很想知道这三个字是怎么写的。

林清想到自己二哥也是大字不识一个的,觉得以后如果真的想要出门闯荡,一些常用字还是要会的,看他现在兴致高涨,两人一个教,一个学,旅途倒也并不觉得枯燥。

可能是适应了古代马车的颠簸,林清一路上倒是好了许多,有林东阳转移他的注意,三月时间也没有那么难捱了,两人终于历经千辛,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——江南苏州府。

林清和林东阳一人背了好几个包袱,随着人群一起走进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江南俊秀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