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上反派他爹的孩子_分节阅读_219

  蓁蓁不管,就是哭,哭着哭着还打嗝了。

  “小脾气还挺大啊。”余初笑着说。

  “对,别看她小,脾气可不小。”顾夫人笑着说,把蓁蓁抱给乔晚晴给她喂点奶,不然一直在打嗝。

  余初说:“满月礼不醒着也没关系吧,就别折腾她啦。”

  顾夫人看到自家孙女儿哭,也舍不得,便决定就让她这样上台了,抱着睡着的小蓁蓁,完成了整个满月礼。

  众人都在夸蓁蓁可爱,蓁蓁好看啥的,只有口口在偷偷渊渊嘲笑妹妹,满月礼结束后,下来对渊渊说:“妹妹是,爱睡觉的,小猪猪,猪~”

  渊渊可羡慕口口有妹妹了,现在见他还嘲笑妹妹,问他说:“你不喜欢妹妹吗?”

  “有一点点喜欢,了,”口口伸出他的小手手,用他的大拇指在食指上界了一小节,说,“就......这么多。”

  渊渊:“......”

  什么叫生在福中不知福啊,口口就是啊。

  口口伸手抱住他:“喜欢哥哥~”

  已经很懂事的渊渊,知道光天化日之下两个男孩子搂搂抱抱不好了,不让口口抱自己,一脸严肃地对口口说:“我们现在都是男子汉了,不能这样抱。”

  口口完全不懂这是什么道理,天真地问:“为什么呀?”

  “人家会笑话我们的!”渊渊说。

  “哦。”

  口口不情愿地哦了一声,没有再要抱他了,可还是不懂渊渊哥哥为什么不让自己抱了,以前不都是可以的吗?

  满月宴开席,大家入座开始吃吃喝喝,渊渊和口口都是小孩子,肯定不可能规规矩矩地吃完全席的,吃到一半的时间,两个人便要离席去玩。

  顾晏卿让他们不准走出这个会场,并且服务员帮忙看梢他们一下,这里坐的都是熟人,没有关系,渊渊又那么大了,所以跑不丢的,便让他们去玩了。

  两个小破孩,无非就是在台上的位置转转,去玩那边扎堆的气球和一些小玩偶。

  口口和渊渊玩了一会,突然说:“哥哥,我冷。”

  场内的暖气开得很足,渊渊觉得自己都要冒汗了,一点都不冷,看口口穿得也不少,有点奇怪:“那怎么办,我们去找你爸爸给你穿衣服吧。”

  “不要,”口口撒娇说,“渊渊哥哥抱抱就不冷了。”

  渊渊:“......”

 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不对劲。

  他还在思考着的时候,口口已经扑上来了,渊渊只好抱住他,没注意到口口脸上得逞的笑容。

第108章 不听话

  C市这边的满月宴是找了个大家基本都有空的周六请的, 请客之前,乔晚晴回了一趟东阳村。

  他们那个小镇历经两年的发展改造,现在已经变成旅游小镇了,到了周六就挺多人来游完,拜拜月老,爬爬被誉为“C市第一梯”的阶梯, 再吃一下享誉盛名的“脱单素食馆”,回头还能住民宿。

  特别是到了秋天和冬天,游客尤其多,秋天能采柿子, 冬天赏梅花, 一到秋冬, 小镇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外地人, 各家各户都把自己农家的东西拿出来卖给游客,也能赚上不少的钱。

  乔晚晴他们的车从镇上过, 发现如今的镇上已经完全不同了, 街道拓宽了许多,路边安装了灯笼形的古风路灯, 房子也被重新装修, 原本生了锈的防盗窗已经换掉了, 安上了偏古式造型的防盗窗,看起来诗意十足。

  最热闹的莫过于乔晚晴的饭店了, 今年夏天人少的时候, 他们饭店进行了一次扩建, 比之前的面积大了很多,而且以前由于乔晚晴手头上资金不够,装修上面也不够档次,这次也进行了升级。

  这次走古式风格,氛围古色古香、清静幽雅,室内宽敞透亮,让人用餐很舒心。

  乔晚晴他们回到家里,黄大仙和小黑都在门口“迎接”他们,其实是知道他们有带好吃的,东嗅嗅西嗅嗅。

  本来口口挺喜欢黄大仙,想把黄大仙弄到C市去养,后来考虑到乔奶奶经常一个人住在这里,挺孤单的,就把黄大仙留下陪她了。

  乔奶奶始终没法适应城市的生活,乔晚晴今年自己买了一套房子,准备给她住的,她也住着不习惯,最后还是回了东阳村,偶尔的时候进城去住住,乔晚晴他们也经常回来住。

  幸好交通发达路途近。

  李婶知道他们回来,拿了好些刚好自家包的饺子过来给他们,顺便过来看看蓁蓁。

  蓁蓁难得醒着,李婶抱着她逗了两下,小家伙还不懂逗,只会睁着双无辜的大眼睛直勾勾的看。

  “比口口刚回来那个时候要沉些。”李婶笑道,口口小时候没有蓁蓁会吃,所以也不像她一样,小脸肥嘟嘟的,而且有越来越肥的趋势。

  乔晚晴说:“口口那时候没她会喝奶,也没口口皮。”

  蓁蓁安静多了,除了喝就是睡,口口经常白天能醒好几个小时,

  “和你小的时候挺像,”李婶说,“以后肯定也要长成像你这样的大美人的。”

  一般人的孩子是儿肖母女肖父,但他们家的,口口和顾晏卿长得很像,蓁蓁眉眼间则和乔晚晴更加相似。

 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天,李婶说:“今天还有个事想问问你,做百香果批发,挣钱么?”

  “啊?批发,您要做这个吗?”乔晚晴有点意外。

  李婶也一直在他们家帮忙,乔晚晴给的薪资不错的,按道理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。

  “不是我,是我儿子,好好的公务员不做,非要辞了去搞创业,弄什么百香果批发生意,我都快要被他气死了。”

  村里对于“铁饭碗”这个概念很深刻,能考上公务员,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,多少人被家里逼着去考,考上了连家里人说话都更有底气,仿佛自己家有个在城里当官的人物,光耀门楣。

  李婶家的儿子考的是本县的公务员,考上好几年了,之前一直在本县的某个乡工作,现在已经升职调回县里面去了。

  他可以说熬过了新人时期最难熬的时候,不知道怎么的会想到要辞职。